全自动96针洗板机作为酶联免疫检测、细胞培养等实验的关键设备,其清洁与消毒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,需通过标准化操作杜绝交叉污染风险。
日常清洁流程需在每次实验后立即执行。首先排空废液桶与清洗液瓶,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3次(每次50mL),避免残留试剂结晶堵塞针孔。拆卸针架与定位板,用软毛刷蘸取0.5%中性洗涤剂溶液轻柔刷洗针外壁,重点清除针孔处的蛋白残留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无泡沫,较后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2MPa)吹干针孔内水分。清洁完成后,将针架复位并运行“空洗程序”,确保8通道针出液均匀(流量偏差≤5%)。
深度消毒操作需每周定期进行。采用75%医用酒精循环消毒:将酒精注入清洗液瓶,设置清洗次数5次、浸泡时间30秒,让酒精充分接触管路与针内壁;消毒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6次,避免酒精残留影响后续实验。对于检测过生物危害样品的设备,需先用1%次氯酸钠溶液(有效氯含量1000mg/L)循环消毒2次,间隔10分钟后再用酒精二次消毒,确保灭活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。消毒过程中需佩戴护目镜与手套,防止消毒剂接触皮肤。
特殊污染处理需针对性应对。当检测含放射性同位素或强腐蚀性试剂后,应立即用专用中和剂(如含硫代硫酸钠的去离子水)冲洗管路,再执行常规消毒流程。若发现针孔堵塞,切勿用金属丝疏通,应将针架浸泡在10%硝酸溶液中2小时,再用高压去离子水反向冲洗(压力0.3MPa),直至所有针孔出液顺畅。处理完毕后,需通过“针孔校准程序”验证针头位置偏差(应<0.1mm),避免影响洗板精度。

维护保养辅助措施不可忽视。每月需检查密封圈老化情况,发现裂纹或弹性下降时及时更换,确保针架与管路接口密封完好。废液桶需每周用5%碳酸氢钠溶液浸泡消毒,桶盖密封圈定期涂抹食品级硅脂保持弹性。设备外部用蘸有75%酒精的无尘布擦拭,控制面板避免使用液体直接喷淋。建立清洁消毒台账,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、操作人员及消毒试剂批号,便于质量追溯。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范,可使全自动96针洗板机的交叉污染率控制在0.1%以下,洗板残留量≤0.01μL/孔,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坚实保障,尤其适用于临床检验、药物筛选等对污染控制要求严苛的场景。